从17世纪初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现了股票投资,这个市场上诞生了很多财富传奇。股市的成功故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在美国有47%的家庭进行着证券投资。
面对复杂的投资和变幻的市场,人们一直在寻找成功的钥匙。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探索,沉淀出几种基础理念。
道氏
很多人相信投资市场蕴含着某种规律。但如何寻找这种规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出现,像是在黑暗中划出一道光。
19世纪末,查尔斯·道创办的道琼斯公司,选择了在纽交所上市的不同行业(银行,石油,零售,商品等)中最具行业代表性的公司,将他们股票价格的平均值取名为道琼斯指数。这条由历史价格数据绘制成的曲线,给了投资者一个“经济和股市上正在发生什么”的概念,成为了人们预测未来的依据。到现在人们还在追逐着道琼斯的足迹,努力寻找市场的投资法则。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围绕着道琼斯指数的数据间的各种潜在关系,被继承者们整理完善出道式理论,道式理论式所有市场技术分析的鼻祖。道式理论的核心内容见https://www.touzhibang.com/741.html。
“跟风”理念
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学术研究之余,开始涉足投资领域。有过几次投资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之后,凯恩斯总结出一个选股理论 – 选择股票就像是选美,聪明的投资者不要简单地选择你认为最漂亮的美女,而要猜大家的选美倾向和投票行为,这种理论运用到投资市场就是,不要去买自己认为能够赚钱的股票,而要买大家普遍认为会赚钱的那一支。这种渗透着哲学思想的选股方式,沿用到今天成了一个通俗的名词 – 跟风。
凯恩斯运用他的理念,在证券市场的年收益达到17%,他36岁时的资产只有约1.6万英镑,到62岁去世时,达到约41万英镑。26年的投资回报将近30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因为其它巨大的成就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即不用考虑交易对手,考虑的是被你选中的公司的价值。价值投资的开创者是格雷厄姆。
1914年,20岁的格雷厄姆成为了一名华尔街的债券推销员。这份周薪12美金的最底层工作,让格雷厄姆看到了隐藏在华尔街平静表面下的疯狂:上市公司和股票被当成投机工具,人们坦率地称自己为投机者,对投资的证券一无所知。格雷厄姆不想被这种疯狂所操控,他开始寻找一种全新的投资方式。
格雷厄姆从小就擅长计算,九岁时候父亲去世,家庭财产迅速减少,格雷厄姆要负责计算变卖财产的收益。十几年后,他把童年的经历运用到了股票投资中,他仔细研究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认真分析公司资产,产品价格,利润收益等这些枯燥的数字,他认为,这是获取公司真实信息的最重要手段。
本杰明·格雷厄姆,代表作品有《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等,证券分析的第一人,领域的奠基者
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商学院开设了传授价值投资的课程,其中的一个学生在几十年后成为华尔街最成功的投资经理人,光芒几乎掩盖了格雷厄姆本人,就是沃伦·巴菲特。
投资大师巴菲特的传奇故事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1968年在美国股市最火热的时候,巴菲特清算了手中所有的股票。1969年6月,美国股市直下进入熊市,巴菲特带着1000万美元重新进入股市,10年之后,这些股票市值达到2亿美元。
但在投资市场,任何成功的案例都不可以简单地复制,也包括巴菲特的选股原则。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仅因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理性的投资行为,还因为与巴菲特在同一个资本市场博弈的其他投资者的盲从和非理性。如果市场每个人都是价值投资者,就没有人有机会赚钱了。
做空
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被看作是价值投资的核心。但也有人利用高价时候的市场泡沫从中获利。
美国基内科联合基金公司总裁詹姆斯查诺斯美国最富盛名的投资大师之一。与大多数投资者不同的是,查诺斯是一位在熊市中赚钱的人,操作手段是卖空。
卖空是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就出现了的一种古老的投资方法,当投资人认为股价会下跌时,就向证券商借股票并卖出,等股票下跌时,再买回股票还给证券商赚取其中的差价。
08年金融危机之前,查诺斯一直在追踪一些公司的财务报告,并怀疑股市存在着巨大的泡沫,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收购让他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他开始继续实行着卖空计划,等待着股市的崩溃。
后来危机爆发并越演越烈,他的投资回报达到50%,成为那一年最赚钱的投资人。
詹姆斯·查诺斯,全球最大的空头基金公司“尼克斯联合基金公司”的总裁
在一些人看来,卖空是一种诅咒,因为熊市中卖空行为往往会加速股市的下跌。但其实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才会让市场下跌,卖空只会让公司下沉。在投资市场中,卖空在无意间挤出了市场的水份,让价格回归,因此卖空是所有成熟资本市场里不可或缺的投资方式。而卖空的风险很大,如果判断失误股价反而上涨,投资的损失将被无限倍地放大,卖空需要很多勇气和个人力量。
专业投资机构 – 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是将很多投资者的小资金集中在一起,获得专业投资人的帮助,来实现多元化的投资。
美国的第一家共同基金诞生在1924年的波士顿,哈佛大学的200多名教授将总共5万美金交给了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公司,一年之后,这支基金金额达到39万美元。
但这么高的成绩并没有改变美国人的投资习惯,大家更愿意自己拿着资金直接进入资本市场投资。直到1929年大萧条发生。
大萧条之前每个市民几乎都是投资者,大萧条的到来让很多普通投资者血本无归。无数个人失败者的投资经历,让人们开始尝试将资金交给投资机构。个体投资者逐渐退出第一梯队,专业投资机构粉墨登场。
共同基金就是从大萧条过后的40年代开始,才真正得到迅速的发展。截止到2016年底,美国共同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达到近20万亿美元。
有人靠牛市赚钱,有人在熊市赚钱;
有人用“市场心理”寻找投资目标,有人用“公司价值”发掘目标;
有人选择少而明确的标的,有人选择专业投资机构做多元化投资。
无论采用什么理念和方式,都需要尽可能多地掌握投资信息,更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英国经济学家弗格森说:世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越强,生活在其中的金融知识丰富的人机会越大,而金融文盲趋于贫穷的风险更大。
转载请注明:投知邦
原创文章,作者:投知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ouzhibang.com/998.html